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人工湿地试点项目利用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

其主要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实用可靠,通过分散处理的方式,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庭院废水集中处理难的问题。

在郫县安德镇WWF在此建造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水资源重复利用和保护的小型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据介绍,系统采用初级和深度两级处理方式,占地大约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用于处理周边约30户农户、村卫生院及村委会共200余人产生的生活污水。

这些污水首先通过专用管道收集到化粪池,经过前段初级处理之后,再进入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由于集纳的废水成分复杂,加之这一系统目前尚处于调试阶段,眼下的处理效果还有待提高。”按照项目设计要求,这类综合废水经过逐级净化后,便可作为新水源进行循环利用,通常情况下可用于农田灌溉。

据悉,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已将这一项目理念和技术作为国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有效方案。


摘自《中国环境报》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