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的《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示范项目》鉴定验收现场,记者看到,碧蓝的天空下满野金灿灿的油菜花、4个长满水草的水塘、水面上惬意游泳的野鸭和一群群穿梭于水草间的蝌蚪,俨然一副“郊野春意图”。
利用村镇周边水系自然走向的河道、废弃鱼塘等原有地貌,不占用一分耕地,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接触氧化和人造湿地及镶嵌种植沉水植物净化等多元结合的生态处理技术,将处理工程完全融合于周围的自然景观。这个镇两万多人、4家企业每天产生的全部3000多吨生产、生活污水并未修建新的污水集纳系统,而是依旧原有的水流走向,从镇旁两条现有的小河汇合,流入一字排开的4个原有的废弃鱼塘。当污水进入一号水塘,沿途经过二、三号水塘后,再从四号水塘流出时,原先乌黑发臭的污水就变成了汩汩清泉。
南京环科院工程设计所所长府灵敏介绍说:这套系统运用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人工浮岛湿地及水生植物净化工艺等多元结合的独创方法,将折流式接触氧化工艺的一小段作为流程的前端,使污水中大部分COD和氨氮得以消除;辅之以后端大面积由20余种水生植物组合而成的沉水植物和人工浮岛湿地,使污水在静静流过中有选择的对总磷、总氮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吸附、消解并得到净化,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均达到了100%。
府所长告诉记者,这套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多元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之所以令人满意,是因为其工艺路线设计比较合理。全套工艺路线的最终确定是研究人员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取得了无数的研究数据后得到的。仅就人工湿地中植物种群的筛选,就在吸污、去污和耐污能力;抗热、抗冻和抗病虫害能力;利用本地还是引进外来品种;物种间怎样搭配效率最大化;是否易于管理、能否四季交替、可否综合利用和美化景观等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最后选择了香蒲、美人蕉、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20余种沉水、湿生和挺水植物,形成了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季节更替不受影响的人工湿地污水消解处理系统。有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和数据的支撑,这套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路线自然有了其较高的“技术含量”。
由于良好的工艺路线,这套系统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数据表明,汤泉镇两万多居民和4家企业每天排放的3000余吨生活生产污水,未处理时COD、BOD,悬浮物、总磷、总氮、动植物油和石油类均超过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COD、悬浮物和总氮分别超标4、10、和8倍;经这套系统处理后,出水口的COD、氨氮、总磷、悬浮物、动植物油和石油类分别达到23、1.9、0.02、9、0.1和0.1毫克/升,大大优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副镇长李秀宏介绍:投资只相当于常规污水处理厂的1/3;不仅投资小,而且效果好,管理成本低。其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即每吨污水处理费用仅0.26元,只相当于常规处理运行费用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