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技术的发明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教授说,由于二氧化钛高强度的氧化还原作用,科学研究将光催化技术推向净化污染的范畴。在污染体系中投加一定量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同时结合一定能量的光辐射,使光敏半导体在光的照射下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在半导体上的溶解氧、水分子等与电子-空穴对作用,产生多相光催化降解就是羟基自由基等氧化性很强的自由基,再通过与污染物之间的羟基加合、取代、电子转移等,使污染物全部或部分矿化,最终降解。光催化氧化处理污染物是一种新兴技术,因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有益于生态自然环境等特点,拥有了良好的开发前景。
美国、日本、德国投入巨资开展光催化技术研发,并已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我国也已将光催化列入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化重点目录。据介绍,光催化技术有四大功能,净化空气、净化水体;消杀病菌、除臭味;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建筑外墙的积尘,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减少空调使用。
多年研究光催化产业化市场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只金芳教授认为,我国已经迎来了光催化产业化的时代。就理论而言,光催化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需求,如光催化医疗用品、光催化卫生洁具、光催化餐具、光催化无菌设备、光催化抗菌杀菌织物(如口罩)、光催化陶瓷等。
只金芳说,与日本光催化已实现在玻璃、金属、纺织、建筑、汽车、住宅设备、家电、空气净化、水处理、内外墙涂料等许多领域的产业化相比,我国市场上产品的品种很少,目前市场上多见到的是一些光催化喷雾剂,汽车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及一些装饰用品等。
据中国工程院权威专家预估,光催化在我国每年有100亿元的市场容量,光催化产业在环保产业中将占10%的市场,到2010年每年将以13%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5~10年后的国内市场规模能达到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