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成本低、焚烧无后患、土地利用体现资源化、堆肥技术成熟,目前主流的四大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孰优孰劣,不仅业界争论颇多,就是专家们也不能统一意见。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凯军认为: “对现在市场上的技术不能简单地评价哪种更好,哪种不好,要根据人口、工农业结构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污水性质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以及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情况综合来考虑。”

“总体讲,经济实力强、土地资源有限、污泥产生量大的大城市一般可以考虑直接焚烧。污泥产生量少且分散,可以利用环境销纳的地方,选择其他方式相对更经济实用。”王凯军同时强调,对于大城市而言,因为污泥的产生量很大,单一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都会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出现问题,比如焚烧的达标排放、污泥产品的质量和销路等方面。所以对大城市应当鼓励多种渠道、多种技术并行,比如上海“填一点、烧一点、利用一点”,多种技术并存的模式就比较符合实际的选择。大城市一直有着稳定、大量的园林用有机肥需求,又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管理范围内,由园林系统购买污泥产品,比农用、填埋矿山荒地等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对于污泥产品环境风险问题,王凯军说,《技术政策》里对这方面的考虑是慎重的,比如,国家鼓励园林用肥等环境风险较低的利用方式,在农用方面进行了限制。

王凯军指出,过分强调污泥资源化并不合理。污泥就是废弃物,安全地处理处置始终要摆在第一位。

王凯军说,污泥处理处置的专业性更强、涉及的环境风险更大,因而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更高。

王凯军说,对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政府必须插手,除了技术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政策要跟上。

“一方面,出于对环境安全、公众安全的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在技术路线上对市场有所引导,指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不要在具体工艺选择上进行干涉。另一方面,无论选择哪一种处置方式,企业的介入都需要稳定的运行费用。污泥产品本身市场性价比不具优势,需要更多补贴和优惠条件。”王凯军说,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收费补贴政策要制定、要落实,这点对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化的发展尤为重要。“我认为,这是地方政府需要尽快作为的领域。”

事实上,“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技术、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而是地方政府作为不作为的问题”,王凯军说,随着国内技术研发的进步,核心技术设备的国产化,技术和成本都不再是国内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政府是否在明确自身责任后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机制,才是业界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