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水生所与欧盟合作研究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展示了低成本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径。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桂建芳研究员介绍说,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环境。人工湿地利用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由中科院水生所与欧盟合作研究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系统净化功能强,“劣V类”地面水,经这个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Ⅱ类和Ⅲ类,而时间仅要10个小时左右。400平方米的面积每天可处理160~200吨水,可提供800~1000人的小区用水。
据介绍,人工湿地技术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
人工湿地日益受到青睐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它大大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成本。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晓民解释说,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大约是传统二级处理的一半,基建投资大约是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的2/3。
同时,湿地植物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生活资源。如江苏省盐城市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利用沿湖滩涂种植了3.4万亩芦苇,用造纸废水进行灌溉,在解决污水治理的同时,每年可收割大量的芦苇,有效地解决了造纸原料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