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发酵作用下,被分解成稳定的沉渣;厌氧池出水进入氧化塘,通过自然充氧补充溶解氧,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生态渠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含量。
采用生物、生态相结合的技术,因势而建,无动力消耗,厌氧池可利用现有净化沼气池改建,氧化塘、生态渠可利用河塘、沟渠改建。
(2)技术指标
厌氧池停留时间大于24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天。氧化塘停留时间大于18小时,生态渠水力负荷为0.3
COD、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85%和55%以上,SS小于20mg/l,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2、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1)工艺流程
适用于相对集中且有闲置荒地、废弃河塘的村庄,尤其适用于有地势差、有乡村旅游产业或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150吨/天。
回流 → → → → 进水 厌氧池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 人工湿地 出水
沼气
该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利用微型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分级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无需曝气装置,在降低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人工湿地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填充一定的填料(如土壤、砾石等)形成填料床,在床表面种植水生植物构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其中,填料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而植物将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水生植物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人工湿地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而污水出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和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有的村庄可利用自然地势落差进行跌水,无需水泵提升。厌氧池可利用原有三格化粪池、净化沼气池进行改造,人工湿地可利用河溏、沟渠改建,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可实现自动控制。
(2)技术指标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12-3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天。跌水接触氧化池由5个单池串连组成,每级跌水高度为0.5
COD、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76%和84%以上,TP、TN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3、厌氧池—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出水
出水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厌氧池(酸化水解池)
将经过腐化池(化粪池)或酸化水解池预处理后的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距地面约0.5m深,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中,藉毛管浸润和土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具有不影响地面景观、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出水水质好、可回用、基建及运行管理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维护容易、对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可与绿化结合等优点。
应用较广的是土壤渗滤净化沟和土壤毛细管侵润渗滤沟。
土壤渗滤净化沟由防渗层、布水管、砾石层、无纺布等构成,通常将布水管放入一系列并行的渗滤沟中并且在布水管周围填上砾石。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之后,出水通过重力自流或者由泵输入布水管中,布水管下方开有渗滤孔,污水通过渗滤孔进入由砾石组成的渗滤填料中,而后再进入土壤中。多孔的布水管由工程塑料PVC等构成,砾石和布水管都裹有防止土壤进入的合成纤维布。
(2)技术指标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12-3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天,灌水强度为
COD、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80%和80%以上,出水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