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率先将村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民生工程。建成12座村镇(乡)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站。
在凤台县桂集镇采用三级垂直滴落生物滤池,辅助设施是一座厌氧池和一个水生植物繁生的生态稳定塘。
投资180万元,消化桂集镇6500户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260吨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垂直滴落生态滤池和跌落式生态沟渠三级串连处理后,把污水处理成潺潺清流,最后排入临近的永幸河。排入河中的尾水成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实现了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削减了淮河的污染负荷。
田家庵区曹庵镇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是安徽省环科院设计的,处理站采用格栅井和调节沉淀池作为前处理,厌氧反应池、生物稳定塘、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主体处理,最后生活污水进入栽满美人蕉、茭白等根系发达植被的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源于自然界湿地净化原理,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净化生活污水,是一种人工高度集成的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如桂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有3个关键环节,一是利用厌氧池内的微生物初步分解水中有机物;二是利用三级垂直滴落生物滤池中填充的木屑、稻草、石灰、活性炭等10多种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和放养的水生蚯蚓进一步分解有机物;三是利用稳定塘内的多种水生植物,吸附去除氮、磷等污染物。整个净化过程,全部依靠自身系统“消化吸收”,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无任何污染。
曹庵镇污水处理站利用当地现有地理环境,日处理能力可达到200多吨,处理后排放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具有明显优点,项目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吨水处理费用在0.2元左右,建得起也能用得起。生态式污水处理站不产生污泥,操作、管理简便。
安徽省涂县石桥镇万济村、鱼林新村的“人工湿地”技术,把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一座集沉淀、生化、过滤三功能于一体的沉淀池,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面覆土栽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充分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经过处理的污水能够达标排放。相比有些地方对分散农户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鱼林新村建设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占地更少、造价低。据调查,如果户户都建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假设每户的污水处理设施平均占地
摘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