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技术、资金这三要素,对现在的环保产业而言,并不是最紧缺的。机制才是阻碍环保产业施展拳脚的关键点。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日前在出席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时这样表示。他同时对环保产业兴旺发达的前景表达了十足信心:治理需求、标准引领、执法究责等,都将为环保产业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熊跃辉透露,第四次全国环保产业调查报告将于本周发布。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他对产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中国环保产业首先是污染责任的逼迫型产业。比如环境服务领域收入74%的份额来自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通俗地说,没有治污的责任和压力,就没有环保产业。

  他认为环保产业同时还是排污企业依赖型产业。排污企业很难专业地解决自己的污染问题,如果要切实承担责任,就需要环保产业。

根据此次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结果,数量多、规模小仍是产业发展现状。这个现状并不能归罪于环保产业本身。他说,不怪企业,也不是没有市场、资金和技术,而是缺少好的机制。很多问题的根源在政府。

其一,不缺技术,缺市场竞争。据熊跃辉观察,很多企业拿项目不是靠技术资金优势,而是靠人脉和关系。

其二,不缺标准法规,缺执行到位。而排污企业缺良心、缺责任也很普遍。

  在熊跃辉看来,资金的问题也在于没有好的机制。他说,现在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很想进入环保产业,但找不到门路,无从下手。因为现在还有不少地方政府把大量污染治理设施抱在怀里舍不得撒手。有的地方政府把污水厂建得像个五星级酒店,有的还修了网球场,养一堆闲人,不愿意撒手让市场去做”。

  尽管存在上述的问题,但熊跃辉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的信心源于中国环境治理长期巨大的需求以及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熊跃辉表示,我们有大量的历史欠账要大力度地偿还,还要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危机。中央已经向污染全面宣战,将在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开展重点战役”。

  而对环保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的首先是标准。熊跃辉认为环境标准会逼迫出大量的环保产业空间。污染排放标准紧一紧,环保产业市场就会大一些”。

  在国标层面上,不断严格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地方标准层面,熊跃辉希望也能有突破。

  而另一项重大改革也将促进地方环境管理的提升。熊跃辉表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执行不仅是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基础,更重要的将有力推进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地方可以根据环境容量确定排污总量,然后分配给企业。而在企业排污量申报、审核方面,也有市场参与的大空间。

在污染治理方面,企业和地方政府责任的落实和追究是关键。而环保部门也将有一系列措施。环境主管部门最近还将出台环境监察稽查管理办法。上级环保部门要稽查下级环保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监管,促进地方环保监管责任到位。

摘自《中国环境报》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