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在京召开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已具备了能够满足脱硫市场要求的脱硫工程设计、建造能力。大型火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运行。我国脱硫工程造价也大幅度降低。
据悉,截至2005年底,我国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5300万千瓦,正在建设的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超过1亿千瓦,已具备了每年承担近亿千瓦装机的脱硫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及总承包能力。
据国家发改委环境与资源司巡视员翟青介绍,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我国已有石灰石—石膏湿法、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等10多种工艺的脱硫装置在商业化运行或进行了工业示范。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如浆液循环泵、真空皮带脱水机、增压风机、气气换热器、烟气挡板等,国内已具备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左右,部分烟气脱硫工程国产化率超过95%。其他工艺技术的设备国产化率大于90%。翟青说,我国甚至还掌握着国外所没有的技术。
他说,我国已拥有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主流工艺技术,如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国电清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国内拥有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总承包业绩的公司近50家。同时脱硫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30万千瓦及以上新建火电机组的烟气脱硫工程千瓦造价已由最初的1000多元,降至200元左右。
但翟青同时指出,尽管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烟气脱硫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低,在上百家脱硫公司中只有几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而大部分公司还在使用国外技术;脱硫市场管理不力,部分脱硫装置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步投运;部分脱硫设施难以高效稳定运行。
烟气脱硫产业的市场巨大,“十一五”期间约有3亿千瓦燃煤机组需要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技术及装备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电价支持政策,同时优先上网。
翟青说,“十一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脱硫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监督、服务、协调的作用,加强对脱硫公司的登记评价和工程后评估工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摘自《中国环境报》2006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