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日前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简称《标准》),是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和公众参与等诸多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频繁发生的灰霾天气引发了人们对于PM2.5的关注,加快了标准修订的进程。《标准》修订体现了以保护公众健康为最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调整了污染物指标及监测规范,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和二氧化氮浓度限值,提高了对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新标准对于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环境空气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气复合污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日益增多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共存和相互耦合,使得以臭氧、细颗粒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所在是对大气复合污染的综合治理。
如何做好大气复合污染治理?张远航认为,关键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多污染物的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目前,我国大气氧化性强,臭氧浓度水平高,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科学规律降下去了,PM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
二是推进区域协调治理。目前,我国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严重,靠单个城市进行污染防治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验,在区域污染严重的地区应树立区域视野、城市行动的指导思想,建设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全面推进区域多污染物非线性综合防治工作。
摘自《中国环境报》201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