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政府首次将垃圾处理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真正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尚未形成。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

张悦说,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1%。但是,根据对255个城市的38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的调查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达标率约为25%,考虑运行管理等因素,实际的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垃圾污染环境、危害群众的问题非常突出。

张悦说:当前垃圾处理最突出的问题是填埋处理比例过大。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超过85%,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不少城市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填埋处理产生大量渗沥液,大部分垃圾场存在渗沥液污染问题;同时,填埋气体污染大气,并存在安全隐患,目前能够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不足3%;而且大部分可回收资源被一埋了之,不能再生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调查还表明,建设规范的无害化填埋场,投资并不如想像的那样节省。1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的填埋场,需投资2~3亿元,每吨垃圾处理成本(含投资成本)达60~80元。

再一个问题是,垃圾焚烧处理发展迅猛,一些项目的上马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我国目前已有约50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行,近百个垃圾焚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虽然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减量化和热能利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冷静分析。一是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日处理1000吨垃圾焚烧工程需投资4~6亿元,平均每吨垃圾处理成本超过150元;二是垃圾焚烧发电依赖于较高的上网电价。燃煤火力发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约0.3元,而垃圾发电的上网电价一般超过0.5元。为追求发电收益,一些企业过量加煤,实际演变成“小火电”项目;三是焚烧产生的飞灰未作妥善处置。按照环保要求,飞灰由于含有超量有毒有害物质,应按危险废物处置,处置成本高达每吨1500元,即每吨垃圾处理成本要增加数十元到上百元。这一费用大部分被忽视。此外,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问题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生活垃圾的发热量低,约为发达国家的1/3,并不适合焚烧。垃圾加煤焚烧是无奈之举,煤的热利用效率约为常规锅炉燃煤的1/2,在技术经济方面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个问题是,生物堆肥技术良莠不齐,一批国债项目成“垃圾项目”。我国利用生活垃圾堆肥效果不好。突出问题是,垃圾分选效率低、肥料质量差、没有市场销路。最近查处一批垃圾处理项目,绝大部分采用机械分选和生物堆肥技术,均不能正常运行。

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应该走什么技术路线?张悦说:首先要对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进行再认识,调整思路。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高,一般为55%~65%,一些南方城市在夏季高达70%。同时,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和餐饮等有机废物比例大,为45%~55%。还有,我国生活垃圾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但收效甚微。我国生活垃圾的这些特性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棘手。一是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沥液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二是生活垃圾发热量低,大部分不宜直接焚烧;三是混合垃圾具有“黏稠”性,难以进行机械化分选,资源回收率低,堆肥质量差。实践表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当务之急,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和产生的影响,加强针对性研究和实践,开发适合国情的技术和设备。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调整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首先,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应实行生物预处理,重点削减垃圾中的水分和有机物,改善垃圾特性,为后续处理和减少污染物创造条件,根据初步测试,生活垃圾经过简单生物发酵和筛分后,减量近50%,发热量提高约2.5倍,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第二,强化垃圾的机械分选,提高混合垃圾分拣和分类效率,生物预处理将为机械分选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针对性地改善分选设备的性能也很关键。建议国家安排适当的扶持资金,支持国产分选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第三,合理选用分类处置技术,优势互补;第四,审慎发展混合垃圾焚烧技术,加强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估;第五,限制混合垃圾直接填埋,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土地消耗。第六,在生活垃圾最终处理环节,可以直接回收的废物超过20%,其中塑料和橡胶占6%~9%,纸类4%~6%,还包括一定量的织物、金属和玻璃等。只要解决了机械分选和筛分技术,垃圾中的可用资源绝大部分能够直接回收,同时可生产约占垃圾总量8%的高质量基肥,用于城市绿化和林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废品”加工和利用的监督管理,通过发展规范化、规模化的资源再生产业,城市政府要制定政策,对于符合标准的垃圾堆肥,鼓励在城市绿化和林业方面优先使用,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

摘自中环报《产经周刊》第276期


 

 


国家鼓励水泥企业“投身”垃圾处理

 


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国家将通过完善税收优惠、科研攻关等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的建设,鼓励水泥企业积极投入到废物综合利用的工作中。

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在对《通知》进行解读时,特别强调了国家将对于企业“投身”垃圾处理而采取的“倾斜”的态度。“利用工业废渣比例达标且污染物排放合格的企业,国家将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同时还将进一步建立科学严格的资格认定办法、程序和管理机制,使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落到实处。”

牛建国指出,国内水泥行业在废弃物规模化利用、废物排放和粉尘治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大量干法生产线的落成也把水泥生产原料与垃圾处理之间的问题摆到了这个行业的“拐点”上。搞水泥和垃圾处理的人都知道垃圾与水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的回转窑处置工业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废弃料产生,热能和物质能得到充分利用,并能取代优质燃料和天然原料,被国际上公认为焚烧处理城市工业废弃物最有效的方法。
  用垃圾制水泥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且德国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推广这项技术,目前垃圾作为水泥原材料的替换率已经高达到50%。